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朗诗田明:房地产是碳排放重兵战场,做节能建

来源:能源与节能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房报记者 焦玲玲丨成都报道 5月18日~19日,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在成都举办,“碳中和”不约而同成为本次大会热议的聚焦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节能、低碳发展

中房报记者 焦玲玲丨成都报道

5月18日~19日,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在成都举办,“碳中和”不约而同成为本次大会热议的聚焦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节能、低碳发展也因此变得更加迫切。

中国气候变化特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解振华在视频致辞时强调,建筑业整体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建筑建造、运行、建筑材料生产)占中国社会的五分之二,即40%。

这个数字和国际能源署宣布的基本一致。局势迫切,住建部正在紧锣密鼓制订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据悉,“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已经立项。

“房地产是碳减排的重兵战场、主战场。”5月18日,朗诗控股董事长田明在绿建大会期间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现碳减排目标,一是降低能耗,二是实现高效运维,三是逐步改变能源结构。“这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图。”

不过,一直以来全球的碳交易市场中并没有建筑这个门类,也没有相应的计算规则。如何在房地产和建筑领域形成一套合适的、被大家公认的碳计算规则,这个问题已经列在很多机构的任务表上。毕竟只有统一碳计算方法论后,才能有后续的碳交易和碳资产。

行业已经在行动。5月19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在绿色建筑大会期间正式宣告成立,田明被聘为学组的主任委员。在成立仪式上他表示,学组将发挥集绿色金融、地产、科研智库跨界融合的优势,在推动建筑领域碳减排量核算方法论、建筑领域碳交易、建筑能效标识研究与落地等方面开展工作。

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专业学组成立仪式合影留念

━━━━
房地产碳减排路径怎么走?

“如果把中国的房地产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它的碳排放占全球第三,第一是中国,碳排放占33%,第二是美国,碳排放占16%,第三的中国房地产碳排放占比是13%。”田明说。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即33%,中国的房地产整体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国的五分之二,折算起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全球的占比差不多是13%。

在前不久的“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上”,田明提出中国房地产业是碳排放的主战场时,很多院士跟他交流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目前大家都普遍认为钢铁、水泥、玻璃等这些才是高排放的领域。

田明表示,从钢铁、水泥、玻璃等材料的需求端和使用端来看,房地产领域是他们的第一大用户,用量基本占了这些材料产量的一半以上。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建筑材料生产、建筑建造以及后期的运行使用中,这些占到了全社会碳排放量的40%。

田明在绿建大会上发言时提出,“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已经从企业自愿模式转变为必选模式”。

朗诗控股董事长田明在绿建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目前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到行业企业,均在加速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住建部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也紧锣密鼓在进行,2020年3月,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中心在北京召开了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启动会,为建筑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做基础准备。

田明告诉记者,不同行业、城市、区域的情况都不同,但一般碳达峰、碳中和框架制订都会考虑四个方面:一是人口总量,这与人均碳排放有关;二是人均GDP,这与碳排放呈正相关关系;三是人均能源强度,也就是能效;四是能源碳强度/能源结构,就是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占比。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zonghexinwen/2021/0816/1900.html



上一篇:【VR科普游】驱动世界的能源与动力
下一篇:5G和大数据显神威,节能减排监管进入“智联”时

能源与节能投稿 |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版面费 | 能源与节能论文发表 | 能源与节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与节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