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科培养模式探索(2)

来源:能源与节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昌吉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立足于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对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昌吉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立足于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对工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工作,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二) 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昌吉学院作为一所综合性的地方高校,传统工科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尤为突出。为此,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岗位能力的需求,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之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广泛调研,深入了解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对工科应用型人才需求和新疆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讨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能源动力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适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在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紧密结合、协同育人。按模块设置专业方向,新增一批选修课程,包括电厂方向、新能源方向和空调制冷方向,并根据不同方向增设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方向模块。结合工程实践,在课内实验中增加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相比于传统培养模式,我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内外部环境协同,促进不同院系、学科及专业之间的相互融合[2-3],拓宽学生的工程知识背景,形成多元化、模块化、个性化地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 积极探索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一体化训练新途径

我国很多高校普遍沿用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使得学生过分偏重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较差,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践环节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和思考的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完成理论教学无法实现的功能[4]。通过建设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强化学生实践和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可以使高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使得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的需求。

我校充分汇集校内外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和专业实习基地的资源,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政策和支持,围绕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综合实训实践教学平台。新建、扩建流体力学实验室、流体机械实验室、传热学实验室和锅炉实验室等19个专业实验室;依托昌吉州职教联盟的政策和资源,将已有火电仿真实训室升级改造,构建从认识实习、工程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到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并积极探索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一体化训练的模式,使创新、创业训练成为一个可教学的过程。一体化训练将实践、创新、创业与能力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能力的叠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

(四) 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工科的提出对高校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高。我校教师大多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很难在实践环节中给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建立健全激励及保障机制,积极采取内培、外聘、引进的措施,通过承担研发项目及开展技术服务等途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能更好地满足工科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需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方式,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同时教师在挂职过程中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2)直接从企业聘请所需的教师,将企业的工程和管理理念等带入课堂,能够把理论更生动的融入到实例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3)高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最大程度的融合校企资源,促进产教深度融合;(4)在引进人才方面,结合新工科建设对教师的要求,既要重视应聘者的教育背景,还要关注工作经历及其真才实学,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同时探索企业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机制至关重要;(5)要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实施,考核、激励评价机制具有重要导向性,对被考核者具有激励前行的作用,总结并建立教师工程实践的管理办法及激励机制。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评优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从政策导向上,实现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成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协调、验收等工作,并且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及保障机制,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qikandaodu/2021/0710/1842.html



上一篇:关于北方农村建筑清洁能源采暖的现状及解决方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能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能源与节能投稿 |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版面费 | 能源与节能论文发表 | 能源与节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与节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