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面向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工科培养模式探索(3)

来源:能源与节能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五)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过程,通过运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启发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

(五)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过程,通过运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启发学生对案例材料进行分析、做出判断、提出见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工科类专业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弥补学生对现场知识的不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对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改造、更新、扩充、完善,赋予传统的课程以新的内容内涵。如,《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师运用CFD软件制作仿真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流动的概念和特点,建立更加清晰的物理概念;《锅炉原理》课程教师到相关工业企业中了解锅炉构造和运行的实际情况,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该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收集课程所需要的工程案例加入到教学中,知识讲解更加生动,加深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工程案例库的建设,大力推进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并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混合式教学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的优势,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能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提问和答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7-8]。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及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教学研究,积极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适用教材,推进混合教学,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有重点、有层次的建设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结构体系。通过改变课程结构,梳理课程关系,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最终构建形成体系更加科学、内容更优的课程体系。节约了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六) 建立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国家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能源类专业的建设势必需要和企业需求相协调,这就对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大多存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评价指标单一,缺少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跟踪反馈,缺少对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全面的评价等问题[9]。为了构建一个完善、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我校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就业情况以及教学质量、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以学生毕业后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反馈作为评价依据,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有企业工程技术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制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完善与之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及应用情况

我校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该专业多名学生考取了重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1项。学生连续三年参加“西门子”杯大赛,获得西部赛区二等奖3人次,优胜奖3人次。经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实际综合调查统计,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办学满意度为83.33%。通过我校培养的近三届毕业生工作情况来看,比较符合新疆经济建设的社会需求,工作去向比较稳定,68%在能源与能源转换企业就业。通过对近三届毕业生的单位回访,各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工作比较认真、责任心较强,能够较好地应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指导工作,能够很快适应企业运行工作要求,对我校的毕业生认可度较高。

五 结语

针对新疆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本文以昌吉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改革丰富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在高年级进行专业教育和实践、实训、创新训练,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探索“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制定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并完善与之对应的质量保障体系。既适应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需求,同时也为新疆煤电煤化工行业以及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从根本上解决新疆人才和技术本土化的问题,真正实现行业产业的可持续性稳步发展,为新疆地区经济腾飞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可为今后本校乃至其他高校的工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能源与节能》 网址: http://www.nyyjnzz.cn/qikandaodu/2021/0710/1842.html



上一篇:关于北方农村建筑清洁能源采暖的现状及解决方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能源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能源与节能投稿 | 能源与节能编辑部| 能源与节能版面费 | 能源与节能论文发表 | 能源与节能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能源与节能》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